到点了便结婚生子,到点了便颐养天年,好像人生所有事情都是列表上的清单,一条一条去落实而已。但是有人不愿意配资炒股技巧,哪怕在最适当的年龄错过学习,也要抓住机会。
大多数人从离开学校那一刻起,基本上也就断了积极学习的心态。
我们以为的那种“终身学习”的大佬应该都是一辈子钻研科研的教授,再不济也该是学校教学的老师,却不想这世上还有郇政华这个身处工地的泥瓦匠,不肯放弃这薄薄的纸张。
郇政华这人普通了一辈子,却在年过半百之际高调的上了回报纸头条,原因就是他以51岁高龄考上了大学。
世人虽是以奇为贵但对于有大毅力的人也是真佩服,他们无论线下还是线上都大加赞赏郇政华向学心,并断定郇政华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只是三年弹指过,郇政华在大学里走了这么一遭,对他的人生轨迹又有何影响呢?明明已经年过半百,又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走进校园呢?
展开剩余93%艰难的再求学之路
2017年是一个好年份,因为这一年郇政华的二儿子考上了青岛理工大学,虽说现在的大学生早已是屡见不鲜,但是农村的大学生还是相当宝贵的存在。
话虽如此郇政华高兴却不仅高兴这一点,他还高兴在自己总算完成了自己做父亲的责任,终于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在外人看来郇政华操劳到了将近半百的年纪,大女儿已是在读研究生,二儿子也考进了大学,等两个子女工作后郇政华下辈子享清福就行了。
这样的命运已是极好的极令人羡慕的了,可郇政华却还是觉得人生有一件憾事,那件憾事就是他没有上过大学。
郇政华是1967年生人,在他们那个年代学习是件很难的事,尤其是他还是农村家庭,还是家中众多弟妹的大哥。
家中子女多开销就多郇政华需要做的事也多,小至上地拔草大到赚取家用,这些都需要占取他的学习时间。
可即便如此天性聪颖的郇政华,依然能将自己的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且这个优异的成绩一直伴随他到了高三。
郇政华成绩好在他们那是出了名的,老师和家长也都是将他当大学苗子在期盼着,但很可惜的是纵然郇政华天资出众也还是败给了自己家的家庭贫困。
天不假人,高三那年本应十拿九稳能上高校郇政华,眼睛却偏偏屡出问题,小医院开的药屡次治标不治本,以至于到了高考考场郇政华已经病到看不太清东西了。
于是郇政华的高考梦就从87年的夏天起断了。
农民家的孩子读书自来便是读一年苦家里一年,所以郇政华没有复读的权力,家里也没有供他复读的意识。
于是已是大小伙子的郇政华,便如同无数同龄的村里人一样踏上了进城打工的道路,起先郇政华不知做什么便什么能做的都做,不管是收破烂还是卖煤球他都不嫌弃,虽他不嫌弃却也挣不了几个钱。
见他如此村里人便好心给他指了条路,进工地吧!工地只要肯卖力气,媳妇都能挣回来。郇政华用自己朴素的农民思想思考了几天,最终决定听这位同乡的话。
工地的日子固然是苦的,但也确实来钱稳定,特别是郇政华从事的泥瓦匠工作,只要技术好没有工地不愿要的。郇政华也是挣气也静得下心,他愣是从一个学徒工一铲一铲地给自己抹成了老师傅,给自己抹来了一双儿女和一个贤惠的妻子。
工地里的工友便无有不羡慕郇政华的,他自己能耐不说子女又都是大学生,家里老人还十分和蔼,妻子也知冷知热,只要一说起郇政华工友们都竖大拇哥。
所以对于郇政华想要再度考大学的折腾行为,工友以及亲友还有妻儿都表示不理解,一来是他儿女都还未参加工作需要生活费,二来他又是家里经济来源大头,若他不干了专心学习难道要妻子务农之际还要供他学习吗。
所以郇政华如此不切实际的想法遭到了妻子痛斥,儿女虽未对父亲强烈谴责也并不十分支持,他们更多的是觉得不用太早反对,让父亲去努努力也好这样既能打消父亲的遗憾,也能避免家庭矛盾。
就是这样的默许态度,让郇政华成功收集来了儿女的高中课本,开始在工地的半工半读生涯。
起先郇政华学起来是有些吃力的,毕竟时隔多年教材也在翻新但好在郇政华是有底子在的,所以虽有些困难郇政华还是顺利地学了下去。
恍然一年过,在工地的喧嚣声中,在工友的不解声中,郇政华终于又一次迎来了他的高考。
时隔多年当初的少年已经年近半百,郇政华已经到了准考证都要被保安查询多遍才敢放行的年纪,可他那颗向学的赤子之心却始终长在胸膛粲然生光。
梦寐以求的时刻来的快去的也快,郇政华从考场中出来后并不会像普通考生一样回家放松,而是扭头回到了工地,因为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家的顶梁柱,他有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觉亏欠家庭的郇政华在考完之后更加卖力的工作,以至于忘我到错过了报考时间,最后还是拜托女儿才没有错过补录机会。
录取成功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家里,对于丈夫如此一往无前的求学之心杨翠柳始终不能理解,也不打算支持。
那么在妻子的一再反对下,郇政华是会为了家庭和谐放弃人生仅这一次的求学机会,还是坚持己为坚定地走完大学的旅程呢?
高龄大学生求学都很难
妻子自认识郇政华起他就是个泥瓦匠,在妻子看来他如今这个一本心思上大学的劲头,简直就像得了失心疯。但父亲却是将郇政华少时艰苦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看在眼里的,所以父亲懂他的执着和遗憾。
可纵然如此年迈的父亲也没有能力供郇政华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父亲能做的只是对郇政华说:“只要你能解决自己的学费,你就去吧!”,这句话无异于郇政华打了一剂强心剂,因为凭他的能力在开学之前赚到学费是很轻松的事。
打定主意后郇政华就动身前往淄博打工,这两月的打工日子是郇政华最开心的打工经历了,这种梦想近在眼前感觉让汗水也变甜。
时针一天一天的走过很快就到了报到的日子,郇政华拖着自己的行李像个来送孩子的家长,毫无意外的又遭老师拦下询问了一番。
在郇政华清楚表明身份之后,老师用满是敬佩的目光望着眼前这位头有银丝的大学生,并表示要带郇政华去见学校的领导。
学校领导见到郇政华之后也为他的向学心惊叹,且还保证学校愿意减免郇政华在校三年的学杂费,而且还免费发放了日用品给他。
学校的善意让郇政华更珍惜来自不易读书机会,每周时间他都泡在书海里,室友周六日外出活动他也从不参与。
郇政华像个时光商人一样吝啬,不肯分出一点点时间去玩乐,如此下来郇政华自然门门功课都很优异,即使是大部分学生都会挂的房屋建筑工程学他也考了98分。
成绩上正面的反馈作用在郇政华身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少年时的自信又慢慢回来了一部分。
同为班里的同学室友们也很佩服这位老大哥,有什么生活上的难题也很愿意请教郇政华,于是很难得的郇政华在校园里就多了几位忘年交。
室友对郇政华高龄来读书都感到十分的好奇,他们私底下也会问郇政华,毕竟在他们看来专科毕业能找到的工作能拿到的工资,还不如郇政华在工地上挣得多。
而且郇政华在工地上还算十分不错的技术工,一般这种做得好的技术工人从来都不用担心没活干,如此一来郇政华好像完全没必要在学校再蹉跎几年岁月,毕竟郇政华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便高龄到工地也不会要了,还不如趁着能挣的时候抓紧时间。
对于小朋友们的困惑郇政华通常只是笑笑便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到人生留下遗憾的时候,也便无法共情到自己只要回忆起1987年那场高考,就辗转难眠的心情。
同学们对郇政华很好奇但都是在善意的同他交往,学校里郇政华虽如此顺利但家庭上却还是有很多烦恼,最根本的烦恼就是家庭开支问题,虽然郇政华不用为自己的学费苦恼,但家里和孩子们却还指望着他呢?
可是郇政华又不想牺牲他来之不易的求学时光,便只能在寒暑假拼死拼活地挣养家钱。
就这样由于郇政华实在拼命下,竟然还真能给他勉勉强强地供应住,可就在郇政华以为可以这样还算平静地过3年后,疫情却来了。
2020年疫情席卷全国,各大省份禁止高校开学,各大高校纷纷将目光瞄上了网上授课。
所以郇政华的学习地点便又从窗明几净的教室,到了灰尘满天机器轰响的工地,从舒服的宿舍换到拥挤的农民工宿舍,这样的落差并不会影响郇政华的学习劲头。
只是因为做工的时间经常会和上课的时间重合,所以郇政华多数时间听的都是课程回放,即便是如此艰难的条件,也并没有影响郇政华优异的成绩,直到2021年3年学科生涯结束,政华也依然是班里数得上的优秀毕业生。
2012年6月下半月郇政华的毕业月,他的大女儿平安诞下了郇政华第一个外孙。
在这个重要的月份里外孙的降临就像一个好意头,这使得郇政华对自己毕业后的生活暂时充满了希望,可是社会真的会如郇政华所愿让他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吗?
求职无人录,返还工地来
2021年6月25日清晨自老家始,郇政华终于要驱车去往30多公里的母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领取他梦寐以求几十年的大学毕业证了。
路上的心情难以言喻,来到母校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年轻学生,他们或兴奋或忧虑地走过像一只只展翅待飞前踌躇满志的鹰,而郇政华却已是被生活打磨够了的雁。
郇政华就这样怀着复杂的心情,同灿烂光明的忘年交们拍完了最后一张合照,从此天高任鸟飞郇政华再也不能与室友们一道行了。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前程要奔不论艰难险阻,这个世界都不会辜负他们的青春,而郇政华却已经处于社会的淘汰边缘了。
毕竟那个公司都不愿意接受一个将近60的老人来养老,但郇政华还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几份简历,结果自然都是石沉大海鸟无音讯。
社会是残酷的尤其对待普通人上更是现实的,金子一样的品质钻石一样的心,终究是抵不过年轻的好身体。程序员35岁尚且要重新择业,更遑论一个54岁的实习生呢。
兜兜转转愿意接收郇政华的还是他熟悉的工地,几年时光就好像郇政华做的一场梦,一觉醒来郇政华还是要面对抹不完的墙面,和搬不完的砖头。
但这场经历还是给郇政华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变化,例如一群志同道合却没有他幸运的朋友,他们很喜欢在吃饭间隙凑过来询问郇政华关于大学的生活,不管是室友之间的聊天还是老师课堂的语调,抑或是学校内部的陈设和听不懂的专业名词。
他们就像听小说一样沉醉,以至于往往到最后竟然替郇政华可惜起来,可惜他不能凭借这份学历找一份轻松体面的工作。
不管这份叹息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明面上郇政华的周围围上来的人都能带一份表层善意。
当然除了给这些工友们讲故事一样诉说学校的经历,郇政华的工地生活中,经常起的波澜便是时不时找来的小媒体们了。
可能平时没有什么大新闻可写,一些媒体记者竟然还记得那个51岁考上大专的郇政华,彼时郇政华正在建造一所高档住宅区的设施,因为记者的频频到访郇政华就不得不在漫天烟尘的环境里,尽量寻找一些干净空闲的角落接受他们的询问。
只是另郇政华感到不解的是这些媒体人士,他们来找他时好像都预先给他设置了一套心理活动,他们觉得他应该是愤慨的,因为他被这个社会以年龄为由隔绝在了边缘处。
他们觉得他应该是颓唐的,因为他满怀信心地度过了三年无用的时光。
这些他们觉得总是会在采访中露出影子,可是郇政华却知道不是这样的,自己自选择要踏进校门之时就能预料到如今的结局。
否则他也不会选择与自己工地老本行如此相关的职业,他之所以拼尽全力也要考进去,不过是为了找回自己的青年时光。
郇政华总觉得自己在工地度过的青年时光是失效的,因为在这里无论少年、青年、老年,像他这种出身的人都是一样的。
只有在校园在那群青年人之间,郇政华才好像找回了丢失的自己,他考学不为阶级提升、不为体面的工作、也不为广阔的人脉,只为他那颗年少时委屈的心罢了。
所以面对记者不解的提问,郇政华能够洒脱地答出:我上大学不为名利只为自己不留遗憾,如果人生能活80年,用3年圆自己的一个梦足矣。
当然要说那3年时光没有给郇政华任何工作上的帮助也不可能,他可是门门优异的优秀毕业生,学的还是跟工地有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优秀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可能短时间内还不能看出郇政华的不同,但假以时日相信郇政华一定能在自己的岗位重新拼出一片天 。
其实要说郇政华除了带着自己的学识在工地上发光发热他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继续升学靠着他这份拼搏精神进入学者队伍,如此一来年龄问题似乎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选择不是没有人问过郇政华,郇政华的回答却十分符合一个中国父亲的形象,因为他觉得自己进一次大学校园已经是胡闹了,若是任性的一直留下去家庭的责任又该谁担呢?
此话中可以看出郇政华这个汉子加给自己的充足的责任心,因为这份责任心郇政华在高考因病落榜后,进城打工补贴家用。因为这份责任心几十年后,郇政华在儿子考上大学后才敢偷偷考学。
又因着这份责任心,他在考学成功后明明学校免了他的费用,可他还在工地拼命赚钱。这份责任心造就了郇政华几十年的遗憾,又在几十年后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弥补了这份遗憾。
郇政华就像一个中国最典型的人,他有一颗中国人推崇的向学心,有着一份严以律己的责任心,他有着最挺的脊梁撑起一个家,也有着最沉默的爱拼命的为家庭做贡献。
郇政华温良的背后藏着他成人的智慧,和少年人的赤子之心配资炒股技巧,这两种相行并存的品质藏于郇政华那颗满满责任的心脏里,不管他做出什么选择都始终保护着他的内心,不受风雨侵袭也不受世事所扰。
发布于:天津市